所屬地區(qū):內蒙古 錫林郭勒 適合人群:所有人 出游難度:輕松
適合天數(shù):2-3天 花費預算:800元 適合時間: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 導語:
總之,小小的二連浩特是一座"新興"的"古老"城市,又是地質幽遠神秘莫測的恐龍城市,還是一座蒙漢民族雜居的移民城市,更是一座中蒙相鄰交通的邊境城市。地球生命、人類歷史、民族風采、異國風情和現(xiàn)代文明在此交融會和翩遷起舞,正是"二連"這個詞的原義"五彩斑斕,有如夢幻一般"!
█ 游記正文
我們的汽車已深入內蒙古高原腹地,一路往北,飛弛了四五個小時,放眼一望無際的荒漠草原,寬闊的公路在前方延伸直至消失于地平線。道路標識、電線桿和零星的村莊,以及偶爾出現(xiàn)在草原上的牧群在飛速后退。天空風云變幻,忽而鉆進一片雨云的轄區(qū),暴雨傾倒在車窗上,車速驟然減慢,雨刷器飛快地清理視線,前路飛快地隱現(xiàn),我們仿佛在水底潛行,不過五分鐘,我們已沖出雨云,陽光燦爛,云朵如同牧在藍色草原上的羊群。想起美國公路電影中的一些場景,耳輪中依稀有重金屬搖滾的節(jié)奏。二連浩特,一座夢幻邊城,在地平線盡頭等著我們。
自然史與人類史重疊的城市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里說:"標志形成一種語言,但那不是你們自以為了解的語言。"此刻我們看到公路盡頭一座形狀奇異的拱形大門慢慢升起在地平線上,漸漸清晰,那是兩只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雕像,站在80米寬的公路兩側,長長的龍頸相對伸出,略有些卡通化的頭部在公路上空接吻,整體形成一座巨大的門。這就是二連浩特市的標志——恐龍門。
在二連浩特市區(qū)東北方向六公里處的戈壁草原上,有幾座現(xiàn)代化的,造型奇異的建筑,那是著名的二連浩特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建筑周圍廣袤的荒原上有幾具恐龍骨架的雕塑,遠處的草原,零星有些恐龍生活復原雕像,巨大的草地緩坡上,也用白色材料鑲嵌成恐龍遺骸的形狀,隨處提醒人們這塊平凡的荒原地下,埋藏著龐大的神秘事件。但這些都只是渲染,但那根半埋在地下的硅化木,是珍貴的白堊紀遺物,展館門口一具小型恐龍完整的化石被玻璃精心地罩著,這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第一具真正的恐龍化石。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先后有俄、美、加拿大等國外和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在這里進行過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成果一再轟動國際古生物界。二連因此也得了"恐龍之鄉(xiāng)"的名譽,二連市的市門,也正是因此構思設計成恐龍門,二連最繁華的街道被命名為恐龍大街,最大的廣場叫做恐龍廣場。地質公園里幾處場館建立在發(fā)現(xiàn)化石群的原址上,地面密集的恐龍遺骨令人嘖嘖稱奇,依稀辨認肋骨、頸骨、趾骨,而一窩恐龍蛋幾乎完整如初。
假如把時光鋪成一張地圖,人類與恐龍在地圖最遠的兩端,距離是65000000年。此時把地圖對折,我們就跟恐龍時代重疊--我承認我非常喜歡看CCTV9紀錄頻道的《恐龍的戰(zhàn)爭》,腦海里正浮現(xiàn)出六層樓高的波賽冬龍成群結隊笨拙地遷徙,它們的頭頂,翼手龍巨大的翱翔令人眩暈。那時二連鹽池還是海洋的一角吧,而海岸,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濃密生長,沼澤、湖泊、森林,一派祥和,卻并不平靜,成群的恐龍在此生活:似鳥龍悠閑地從樹上摘取著漿果;鴨嘴龍用布滿牙齒的扁平的嘴在湖底鏟食著植物;盜蛋龍鬼鬼祟祟地窺視遁甲龍的窩;而遁甲龍背著五角形的骨甲正尋找著嫩葉和多汁的根莖;霸王龍追上一只三角龍,一尺長的巨牙刺入它肌肉,三角龍的慘叫聲嚇得恐龍們四散奔逃……如果恐龍也有城市的概念,如此密集的聚落,遠古時代的二連,是一個恐龍大城市吧。
錫林郭勒盟有著優(yōu)良的天然牧場,水草肥美,風光秀麗,是世界文明的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國四大草原內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常這里不僅植被類型繁多,而且植物種類也十分豐富。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錫林郭..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